【葡萄牙 西班牙穿越之旅】D11 巴塞罗那

继续追随
高迪的脚步
👣👣👣

米拉之家
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于 西班牙 的 巴塞罗那 市区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上,占地1323平方米,建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

富豪米拉先生当年因欣赏高迪为巴特罗先生设计的巴特罗之家,特意邀请高迪为之设计,也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

屋顶高低错落
外墙有如波涛汹涌的海面
极富动感

阳台的铁栅栏
延续了房屋整体的蛇形波浪式风格
看似冰冷生硬
却又宛如丝带轻柔灵动

奇特的设计理念——室内光线分别由采光中庭与外部街道两侧汇聚而来
是的
米拉之家
能够保证
100%的户型双面采光☀️

举头仰望
仿佛陷入波浪漩涡的中心
有些恍惚
有些眩晕

里里外外
无一直角
誓将曲线美发挥到极致

米拉之家的六层、顶楼和屋顶阳台对外开放
内部参观——从屋顶开始
有电梯直达顶楼——可惜队伍太长
热身爬楼~~

许多造型奇特的烟囱与通风管道高耸其间
犹如士兵列队
又似外星物种入侵
有些突兀
有些荒诞

塔状楼梯口体量最大
螺旋梯内暗藏着水塔
如此慧心巧思与奇思妙想
除了高迪
恐无他人

阁楼空间
脊背骨般的拱形结构
蜿蜒徘徊

此般晾衣房设计
是否过于霸道

时光流逝⏳
斯人何在

似曾相识的装置
高迪独特的力学结构设计
使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承担
这种无主墙设计——使得内部结构的任意拆改变得异常随心所欲,同时也将宽大窗户的设计意图变为现实

部分楼层开放参观
屋内陈设
基本保留了当年米拉先生的生活原貌

如此众多的股票证明
很土豪
甚招贼

巴特罗之家
建于1904—1906年,共有6层,以造型怪异闻名于世,其设计灵感来源于 加泰罗尼亚 地区的一个民间故事——圣 乔治 屠龙救公主 ,是建筑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高迪完成度最高的新艺术自然主义风格建筑,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非常引人注目
全部由蓝色与绿色的碎片陶瓷所装饰
配色柔和
静谧素雅
萨尔瓦多 ·达利曾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

阳台的设计
可谓独具匠心
因形似张开的大嘴,故被称为“呵欠之家”

但就直观感受而言
首先联想到的还是骷髅头

外墙凸显出的四根骨形支柱
饰有植物图案

与其他楼层不同
顶楼阳台形似花瓣
又被称为“公主阳台”——当年恶龙把公主抓到山洞,公主在此阳台眺望遥远的家乡

木有公主
未见恶龙
阳台现在仅仅用于“到此一游”的收费摄影

外墙已然这般的“个性十足”
内部又将有何洞天?!
此刻
猎奇心理已膨胀至极

进入巴特罗之家
左右两个入口
一侧为楼上租客与佣人共用
龙脊造型的扶梯
甚是吸引眼球

另一侧的门厅和走廊
专供巴特罗一家使用
但现在
它是我们的参观路线

公寓的内部设计
秉承了高迪的一贯风格——没有棱角,全部以柔和的波浪形曲线所替代,地面与天花的线条也都无比圆润

巴特罗先生曾经的办公室
一侧墙面
建有蘑菇壁炉室🍄

一大一小两个座位分置两侧
专为情侣及女方陪同而设计

对高迪而言,光线是建筑的一部分——用光线塑造空间,使空间沉浸在一种魔幻的气氛之中

主会客厅
巨大的观景窗
几乎与房间同宽
光线透过薄板天窗、彩绘玻璃、大幅透明玻璃窗
飘飘洒洒
完完整整
归集于室内

房间顶部
巨大的螺旋造型
海葵式样的顶灯
位于“海浪”漩涡的中心🌊

餐厅
同样充满了梦幻曲线
以及源于自然灵感的众多元素
“艺术必须出自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 安东 尼·高迪

出得餐厅
跨越小桥
进入后庭院—— 由于 日照 充沛, 西班牙 人喜欢在午后的庭院里喝茶、聊天、休憩、沐浴阳光,庭院功能之于 西班牙 建筑来说,有如其他 欧洲 建筑中的客厅,是 西班牙 民宅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桥身两侧的铁栅栏
形似波浪
动感十足

栅栏下方
两块巨大的蓝色玻璃——高迪设计的池塘在增强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楼下区域提供了良好的采光
池塘外侧的内壁上
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瓷砖花卉

站立庭院中心
再度回望

与主立面相似的工艺技法
内侧楼顶、身侧、地面均使用了拼贴 马赛 克
且全部利旧了原有瓷砖——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魔力

庭院外墙
几个嵌入墙中的多彩花盘
构成了高迪设计的花坛
拼贴风继续~~

作为一个海洋国家
“水”是 西班牙 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
巴特罗公寓内部运用了大量的蓝色瓷砖与水纹玻璃——力图打造一个完美的海底世界

据说,高迪在设计改建这栋建筑时,并没有绘制任何施工图,整个方案仅限一张草图以及他亲手制作的一件石膏模型

拾级而上
距离顶层越近
瓷砖的颜色愈深
浅蓝逐渐向深蓝过渡……

同时,公寓各层的门、窗、楼梯造型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屋内的良好采光,越靠近底层的窗户,面积也就越大

楼梯一侧的水纹玻璃
朦胧印衬出墙壁色彩
置身其中
仿佛畅游海洋世界

顶层阁楼
悬链拱形结构
进一步扩张了空间、分散了重力负荷

与米拉之家一样
当年被用作储物间与晾衣房

进入屋顶空间
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同样怪异高耸的烟囱
全部覆以彩色陶瓷碎片
多了份亲切与童趣

屋顶
被设计为龙脊造型——暗合了传说中被 加泰罗尼亚 的保护神圣· 乔治 所战胜的巨龙

龙骨
龙鳞
清晰可辨

一个四面伸展的立体十字架
被安置在球茎状物体的上方——整体造型象征着当年圣 乔治 屠杀恶龙时所用的圣剑

不得不说
底座部分
分明就是一头大蒜

纪念品商店
很特色
很易碎
很昂贵

阿玛耶特之家
新哥特式风格建筑
人字形屋顶、窗户及门廊都极具特色
唯一的遗憾——它紧邻了巴特罗之家
一丝“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壮之感

四只猫咖啡馆
位于 巴塞罗那 老城
1897年开业
是众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毕加索、达利、高迪都是这里的常客
毕加索17岁时曾在此举办了个人画作首展
之后还为其设计了菜单封面

吻墙
为纪念1714年 巴塞罗那 战役而建
4000张征集于普通市民的照片
远观
变成了正在接吻的嘴唇

如此浪漫陶醉的方式
真的很难
与残酷的战争联系到一起

博盖利亚市场
坐落于兰布拉大道,号称 欧洲 规模最大、商品最多、人气最高的市场,是 巴塞罗那 人主要的“菜篮子”,也是游客们享受口福的圣地

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糖果、海鲜、火腿……
井然有序
色彩纷呈

除了售货摊位
市场里也有许多小吃档位
无奈
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
与高迪同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多梅内克的代表作之一,修建于1905年至1908年,200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行前翻看游记
从看见“她”的第一眼
便心驰神往
欲罢不能
此“草”
此行必拔

临近音乐宫的一尊雕像
立体感十足
走至近前
居然只有利刃般厚薄

音乐宫旁的街道很窄
以至于
无法将其全貌收于镜头之内

外立面上的局部浮雕与 马赛 克拼贴装饰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拼花立柱
近在眼前
却又恍入梦境

攻略上看到的那个“不太起眼”的售票口
此刻已闭门谢客

进入大厅,找到新的售票口
目前,音乐宫的参观必须跟随导游按规定路线行进。最近一轮的讲解服务,需要等待20分钟,并且是法语
鉴于当前的英语水平,感觉英、法差异着实不大
果断购票

候场区域
位于一层咖啡厅
精巧立柱与玫瑰浮雕造型的有机组合
与音乐宫的古典气质完美融合

参观前的一段10分钟短片
重点介绍了音乐宫的设计、建造直至落成全过程
采访了包括朗朗在内的部分演职人员在此的演出感受

尽管行前已阅览无数
但从真正迈入大门的那一刻起
依旧无法压抑住内心波澜

压低声调
放轻脚步

跟随导游
步入大厅

与法语导游对视良久
面对如此“详尽”的屋内陈设介绍
始终一头雾水

大厅露台外的柱廊
全部覆以色彩艳丽的陶瓷 马赛 克
并配以玫瑰花装饰
如此梦幻
如此浪漫
分分钟俘获女人心

音乐大厅
充盈的光线
绚烂的色彩
宛若五彩斑斓的万花筒

楼上两层看台
静坐其中
一曲悠扬的古典音乐
耳畔回荡
将是何种体验与感受

令人目眩的中央穹顶
如水滴般倒置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
亮丽的金光逐渐向蓝色幻化……

蓝色边缘
一张张女性面庞
清秀柔美

巨大的玻璃幕墙
与玻璃穹顶交相呼应
是的
这里就是 欧洲 唯一一座白天完全依靠自然光亮照明的音乐大厅

因地制宜——对光线的运用登峰造极,多梅内克如此,高迪亦如此,这对有着良好传承的师徒俩

舞台上方
一座巨大的管风琴

此刻
音乐响起
空灵悠扬
🎵🎵🎵

多梅内克对花卉的情有独钟
不仅完美体现在 圣保罗 医院里
同时也表现在音乐宫的设计上

陶瓷制成的红、白两色玫瑰
紧密簇拥着玻璃穹顶
所有立柱顶端
如绽放的孔雀尾翼

舞台的背景墙
马赛 克彩色瓷片组成的缪斯女神半身雕塑
衣衫飘逸
神态安详

舞台两侧
瓦格纳与贝多芬
严苛审视着每一曲旋律的奏响

一天的精神食粮
此刻
真正的饥肠辘辘

求助万能的大众点评
入口即化的鹅肝
香嫩的牛肉
鲜美的海虾
焦香的鳕鱼
酥脆的油条
不到50欧 ——美食天堂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走过
路过
绝对不能错过

加泰罗尼亚广场
巴塞罗那 市中心旧城区的一个大型广场,数条重要街道交汇于此,城市购物、娱乐和交通的中心

此刻
夕阳即将西下
成群的鸽子
在广场与草坪间
闲庭信步
我们的完美旅程
也将画上圆满句号……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